50週年社慶專屬網站凍結聲明

50週年社慶活動,已圓滿結束,此網站階段性任務也大功告成,感謝所有社友的支持與耕耘。
爾後校友會的社友資料更新、活動或佛法討論都改至台大晨曦校友會進行,請按下述連結前往:

  社慶迴響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50週年社慶活動第六次籌備會議紀錄

發表者:社慶籌備委員會

台大晨曦學社50週年社慶活動第六次籌備會議紀錄

時間:99320日(星期六)1000Am330pm  
地點:台大校園羅多倫咖啡廳

主席:陳昭義   紀錄:賴鈺玫

出席人員:陳榮基、陳肇璧、陳雪娥、盧月玲、洪有在、林金宏、李叔玲、賴鈺玫、王昱力。

會議議題:

10Am先到集思會議中心看活動場地,討論會場佈置及海報、桌椅擺設等。當天可以全程錄音,力準備90分鐘錄音帶一套,講台桌巾請月玲準備。

二、50週年活動內容及計畫進行方式說明及討論

1. 報到:目前網路上報名人數為52人,仍有許多社友表示會參加但並未報名,有表示要參加但尚未報名的學長,請籌備小組協助報名。請聯絡組於活動前一周再次電話或簡訊通知報名學長。   確定名牌形式及圖案,名牌製作月玲協助,吊帶由力向課外活動組借,塑膠套及吊帶回收箱鈺玫準備。請有在提供報名名冊,提供當日報到組使用。

2. 開幕及主題演講:相見部分,依報名人數分組,約8-12人一組,約需8位學長當帶領小組,有意願者可與力連絡。主題演講30分鐘,由慧開法師主講。
     

3. 專題研討會:目前預計四篇,以晨曦50年歷史的回顧與前瞻為主要研討方向。

4. 晨曦歷史回顧:先播放晨曦回顧照片約6 分鐘,接著由廖文城、陳居亮、石同生、黃建智等學長,每人5分鐘談他們那時的晨曦小故事。

5. 相遇在菩提道上:邀請性通法師、廖文城、康明哲、游祥洲、謝瓊華等學長,與大家分享生活、工作或學佛的經驗或體悟。

6. 淨修捷要:由學社指導老師謝清佳教授領眾禮佛念佛及回向,地點改至蘇格拉底廳,佛像擬用投影方式代替,課誦本現場發放。

7. 無盡燈:無盡燈流程確定,並將無盡燈參考資料放入專刊中。

8. 餐點部份:擬向如來素食訂餐,以自助餐方式,用餐地點在蘇格拉底廳或亞歷山大廳皆可。上下午茶點加午餐每人費用約320元,份數待活動前幾天再確認。

9. 司儀:上午為盧月玲、下午為蔡政純負責。

10. 招募工讀生協助活動當天報到、攝影及現場雜務等工作。

三、專刊內容及邀稿事宜

1. 目前專刊稿件大部份已進來,正在進行編排整理中,尚有3篇大作未完成,均在努力中,最遲下周二(3/23)送廠商進行美編作業,三校必須於4/2前完成,送印刷場印刷才來得及。專刊預計印500本。

2. 書籤部份已進行網路遴選作業,最後選出6則法語製作成一套,擬製作1000套。

四、捐款

    目前校友捐款已累計至179000元整,感謝校友的支持,詳細捐款名單金額請至專屬網站查閱。

50週年社慶活動時程表

發表者:社慶籌備委員會

台大晨曦學社50週年社慶活動時程表

日期:99410日(星期六)

地點:台大第二活動中心B1集思會議中心(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B1,捷運新店線公館站2號出口,往基隆路方向步行約3分鐘)

活  動  時  程  表

時間

活動內容

地點/備註

09:00~09:20

報到

B1集思會議中心亞歷山大廳前

09:20~10:30

開幕暨主題演講---

開幕相見歡(40分鐘)

主題演講(30分鐘):慧開法師

蘇格拉底廳 /
主持人:王昱力社長

10:30~10:50

茶敘

 

10:50~12:10

專題研討

蘇格拉底廳 / 主持人:慧開法師

12:10~13:30

午餐

亞歷山大廳、蘇格拉底廳

13:30~14:00

晨曦故事多:回顧影片,社友說故事

蘇格拉底廳

14:00~15:20

相遇在菩提道上

蘇格拉底廳 /
主持人:陳昭義學長

15:20 ~15:40

茶敘

 

15:40~16:20

淨修捷要(禮拜念佛)

蘇格拉底廳 /
主持人:謝清佳教授(晨曦學社指導老師)

16:30~17:00

無盡燈(晨曦人傳統)

蘇格拉底廳 /
主持人:王昱力社長

17:00~

會後大合照暨校園自由行

自由參加

18:00~

聚餐

自由報名參加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簡介台大校園中與佛法沾邊的學生社團

發表者:王昱力

簡介台大校園中與佛法沾邊的學生社團
王昱力(晨曦學社社長)

一、 前言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人於呼吸間生住異滅,晨曦學社亦於剎那頃成住壞空。半百年來,佛法在台大校園中流布,似曠谷中的幽蘭、方塘中的青蓮,其清香飄曳風中,其姿態雅俗共賞,如此殊勝、難遇的佛法,我等皆知若非往昔修福慧,雖欲暫聞亦不能!

大專佛學社團曾經風光一時,接引無數佛教青年,造就台灣佛教界蓬勃發展。然而晚近5-10年間全國大專校院之佛學社團接二連三宣佈倒社,尚存者之社員亦寥寥無幾。台大校園在民國80年以前,佛學社團僅此晨曦社一家,隨著禪學社與慈青社相繼成立,短短10年間,與佛教(法)沾上一點邊的各類型社團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雖言「真實體性真實現,所見一切皆法身」,一切法皆是佛法,皆可依循之而契入實相,但前提是必須時時刻刻反聞自性,「聲聲喚醒自己,念念不離本尊」才有可能,此等法門豈是分分秒秒被事相牽著鼻子走而不知理體之妙的我輩所能奉行。故於進一退九的此界,欲得知校園中真正有心於覺悟的人數,從團契及佛學性社團人數尚可嗅出一絲訊息。

以下僅列舉台大2010年之前存於校內與佛法部分相關或全然相關之社團簡介,其中慈青社因末學親身參與,可翔實描述外,其餘社團因為只參加過一二次活動或未曾參與,所以引用他人資料並列舉今年(2010)之社團活動供學長參考,若有未盡之處,可上該社團網頁或相關道場網站查詢。

二、 現況
從過往到現在,台大校園中與佛法沾邊的學生社團數,有歷史可考者約有10來個。分別是成立於民國49年的晨曦學社,從盛極一時社員達200餘人的台大十大社團,到現今社員3人的局面;民國82年成立的慈濟青年社,隸屬於佛教慈濟功德會,是一個服務性社團;民國90年成立的福智青年社,隸屬於福智文教基金會;民國90年的中智社,隸屬於中台禪寺;民國81年的禪學社與民國90年的領袖教育學社,隸屬於妙天禪師系統;民國95年的一貫道崇德青年社,屬一貫道;法輪功研究社,屬法輪功;光音社,依止青海無上師,學校社團資訊系統上顯示倒社,但還有海報出現在校園;民國97年的香海國際服務社,隸屬於佛光山,成立一學期就倒社;民國98年的大方廣社;如來實證社;心靈悲智學社;佛心潛能學社等等。最後三者皆已倒社。

有關晨曦學社之過往發展,郭森滿學長的大作,有很精闢的說明。晨曦社未來的方向,沈宗瑞學長也有獨到的見解。末學才疏學淺,以下依成立先後,就目前尚有運作之上述社團,其屬性、宗旨、及社團活動略作報導,以窺台大校園與佛法沾邊(或是附佛外道)的學生社團之粗貌。

(一) 禪學社
成立於民國81年,目前社員人數20人,學術性社團。
依止妙天禪師。
社團宗旨與活動:

禪學社是一座心橋,這座橋是個媒介,帶領社員走入靈性不可限量的世界,以此開悟而有著傳單、海報、演講、台大禪心的出版、以及學期初的禪修班、幹部進階班的上課輔導等接引活動。早期剛成立時,資源不是很充裕的階段,每人一片簡單的席子,安坐其上;而現在課前,有更多的幹部一同來佈置場地,搬桌椅、掃地、拖地、以至於舖上組合式地墊,這一片片的綠墊子恰似青青草原,每每上課之時,坐於此安適的環境之中,心中充滿感恩。(以上文章節錄自ptt NTU_Zen版)

校內活動:
第二回合我愛禪、這樣呼吸最健康、靜的境界-專注力訓練、活力再現養肝禪、瑜珈禪,身心靈spa、時間管理高手、靈光乍現-快樂心理學、我的人脈存摺-智慧型人際關係、服務的人生觀、讓地球人的下一站,幸福、迎新演講-下一站,幸福。
校際活動:
北區禪領聯合春遊、領袖會十周年慶-薪火相傳、北區聯合感恩晚會、台大禪回顧與展望。
寒暑假營隊:
真善美身心靈成長營、偏遠地區服務隊、AYUSA美國交換學生行前營、3Q青少年領袖成長營、禪訓營。

(二) 慈濟青年社
成立於民國82年,目前社員人數35人,服務性社團。
依止佛教慈濟功德會證嚴法師。
社團宗旨與活動:

慈青悲智行、聯誼起慧根,慈青社平日社課形式及主題多元,例如孝親、環保、心素食儀、慈青與慈濟、黃鶯出谷妙手生蓮、骨髓捐贈、靜思文化、知心相契等等,每學期均有各自的特色。假日則有芳蘭山莊、居家關懷、環保、人醫會義診等一個月一次之定期活動,自2010年開始隔周五幫感恩戶子女課輔。學期活動則有慈青週、期末出遊、high蟲幹訓、2009年之前的青少年服務隊、2010年靜思.語你有約系列活動等等。寒暑假之營隊有生活禮儀營、薪傳營、初階幹部訓練營、慈青心靈成長營、社區營隊、慈濟新店醫院志工隊、花蓮慈濟醫院志工隊,皆由各校慈青聯合主辦。

在慈青社中,借由承擔不同的活動、不同的職位:學習與學員互動的隊輔、帶領隊輔的隊輔長、負責照相錄影剪接製作影片的人文真善美、課程規劃與執行的課務組、張羅用品的生活組、人事票務溝通的行政組、隨傳隨到的機動組、執行秘書、總召,學習如何應對進退,培養自己的能力,實現理想抱負。

1.芳蘭山莊
每月第三個禮拜六的早上,參與慈青社舉辦的服務學習課程,至台大校園後方蟾蜍山腳下的空軍退伍軍人宿舍(芳蘭山莊)帶給爺爺們歡樂,從邀請害羞的爺爺下來參加,精采的破冰遊戲讓身老心不老的爺爺,動動因為懶惰而有點生鏽的手腳,老歌歡唱,人醫會中醫師義診,美髮店的義剪,觀看證嚴法師人間菩提,享用美味的麵線與饅頭,以及不定時的國術表演,唱京片子,體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把課堂中習得的佛法,有智慧的實踐在生活中。

2.居家關懷
每月第三個禮拜六的下午,參與慈青社舉辦的服務學習課程,至台大校園後方蟾蜍山腳下的眷村,以關懷老朋友的心,深入探訪獨居爺爺的日常生活,和爺爺做第一線接觸,了解他們的需要,不論是較易觀察到的身體健康,或是較難發現的心靈需求,皆盡我們的一份心,豐富爺爺生命的此刻。

(三) 福智青年社
成立於民國90年,目前社員人數40人,綜合性社團。
依止日常法師。
社團宗旨與活動:

每一個年輕綻放的生命不外乎追求一個最快樂、最幸福的人生。福智青年社的成立就是背負著這樣一個為人類福祉盡最大努力的使命,它的誕生將成為未來新時代的先峰。它將帶領著這群未來社會的中堅份子具備最溫暖、關愛的心,持續不斷的為這個世界創造最美好的希望。因為我們相信生命是永恆的,相信生命不只有這一生,相信真正的快樂是來自為別人真誠無私的付出。

日漸沉淪的社會中,「逆向操作」是福智青年秉持的理念。快樂的泉源來自於對未來無限的希望;福智青年社的源頭來自於日常老和尚的遠見與關愛;在他老人家宏願的感召之下成為龐大利益眾生事業的一部份。我們深信改變這個世界不會太難,只要內心對熱愛生命有那麼一點點感動,對真正的快樂有那麼一點點的渴求,就已經可稱為是福智青年社的一員。(以上文章節錄自http://club.ntu.edu.tw/~ntubw/club_new.htm )

校內活動:
迎新茶會 、觀功念恩、杜鵑花節擺攤、媽媽愛心百分百-小時候媽媽對我說、講座-新世紀的生命觀、面對逆境的人生智慧、前進仁愛之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心‧ 影展—有你真好 、感恩‧禮讚—原來幸福這麼簡單、讓感恩乘著白鴿飛翔---卡片傳恩情、掏金大會---感恩大回饋‬、全校性演講—抉擇腳下的每一步、品味生命-讓生命與生命相遇、等在相約的地方、回顧.祈願.展望。
周六大專班
(一)新生:

真相—迷與覺、眼見不足為憑(一)食物的真相、眼見不足為憑(二)美麗的代價:用品、眼見不足為憑(三)廣告的真相、寺院參訪、眼見不足為憑(四)揭開新科技的面紗、影片欣賞:紀錄片「±20C」、人生的真相(一)只要我長大、人生的真相(二) 我的未來不是夢?、感恩禮讚、生命的真相---王子看到了真相、皈依法會@鳳山寺、生命的能力是無限的、讚頌觀摩會、快樂的泉源—善知識。
(二)舊生:
廣論的殊勝、皈依(一)修信為根本、念死無常、讚頌的殊勝、寺院參訪、皈依(二)由何道理而皈依、皈依(三)、親近善士(一)、感恩禮讚、親近善士(二)、皈依法會@鳳山寺、菩提心勝利(一)、讚頌觀摩會、菩提心勝利(二) 。
(三)寒暑假營隊:
教師成長營、大專青年成長營、企業主管成長營。

(四) 中智社
成立於民國90年,目前社員人數13人,綜合性社團。
依止中台禪寺惟覺法師。
社團宗旨與活動:

中智社是一個綜合性社團,其發展非常多元,以經典導讀、禪坐教學、寺院參訪、專題演講、關懷服務、營隊帶動、以及藝術展覽...等活動來引領同學了解及體會佛法的領域。

透過禪宗學習佛法,以禪坐靜中養成,以生活動中磨練。每一學期中智社都會設計活潑多樣的課程和活動,讓同學能輕鬆且快樂地接觸佛法,將看似深奧難懂的佛學化為日常生活的快樂妙方,從中體會佛法與生活之間相融的奧妙。

有別於台大這麼多的佛學社團中,中智社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即是由法師授課。法師不僅可以教授最正確的佛教學識,更可以接觸到禪寺、精舍的生活以及學習梵唄的唱誦、經典的導讀。此外,如果同學有生活上的疑問,還是人際關係或感情上的迷思,甚至對於人生的方向感到困惑,都可以請示法師,藉由佛法的角度思考,解開世間的種種煩惱,比自己獨自一人胡思亂想更容易得到心中那一份清涼安詳,自在步紅塵。
(以上文章節錄自http://club.ntu.edu.tw/~midwisdom/main.html)

校內活動:
從相對到絕對--請問佛法大意?、正見:禪修的意義、對智慧的啟發、信心:發揮心念的影響力,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真誠:對待人事物的萬能鑰匙、謙和:培養良好人際關係的秘訣、慈悲:對待眾生的心,平等、忍辱:遇到挫折的自處之道、捨得:抉擇的智慧、因果:透徹事理 、感恩:飲水思源,知恩圖報。
寒暑假營隊:
小星辰兒童禪修營。

(五) 領袖教育學社
成立於民國90年,社員人數35人,綜合性社團。
依止妙天禪師。
社團宗旨與活動:

領袖是要能夠帶領人去完成一定目標理想的人,如果其心中永遠只有自己,那對團隊或者這個世界都是一件不太好的消息--即使他擁有再好的領袖技能(如表達、說服能力)。其他像是具有優良領導能力或領袖風采,卻因為為了追求個人存在意義的極致表現而對世界造成傷害或破壞,這在歷史中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世界和平是領袖社對於這個世界的大理想,認為不只要對一般人訴說這個理想,更期許所培育出來的領袖是能夠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福祉放在心裡。然而,把所有的生命時時放在心裡付出關懷這一件事,很可惜地並無法透過(被動式的)「教育」達成,只能透過個人內在的全面覺醒而被實現。領袖禪,就是喚醒人內在自覺的一個方法,這是領袖社找到的方法,並戲稱它是「獨家密技」,因此選擇領袖禪作為領袖培育的必要訓練課程,希望培育出來的領袖是能夠關懷並且具有道德感。至於對於其他可以喚醒並且長期維持個人自覺「清醒」的方法採開放態度,因這是目前所能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我們把它當寶,用力地宣傳它的好。

數年來,社員們來來去去,不過最後能留下來(不管時間長短)的人,都可以在他們身上清楚地找到內在改變而引發外在積極行動的證據,這是領袖社仍持續推動這套課程,並把領袖禪放在最重要的核心課程的原因。

備註:
『禪學社』和『領袖社』是獨立運作的兩個社團,都有自己的活動以及社課。但是彼此也是有著共同理想的社團--希望能夠讓人間成為淨土,世界和平,永遠永遠,所以會互相幫忙,彼此勉勵。
『禪學社』和『領袖社』,一者『內聖』,一者『外王』,相輔相成,一體兩面也。
(以上文章整理自ptt wonderland版)

(六)一貫道崇德青年社
成立於民國95年,社員人數10人,學術性社團
依止一貫道。
社團宗旨與活動:

1.心靈成長
一貫道崇德青年社積極發揚中華傳統文化,重視倫理道德,服務人群,志在開啟心靈悅樂源泉,並從事各項志工服務、投入參與心靈成長課程,以期能敦化人心,啟發人之良知良能,促進社會和諧與人倫有序。
2.社課主軸---志工服務
以志工服務、奉獻社會為方向,主要服務內容分為三個方面:
(1)慈善服務
每週或隔週定時前往老人安養院、孤兒院、關愛之家實行義工工作,在回饋社會的同時,了解並體會社會中與自己不同族群所面臨的困境。
(2)兒童讀經班
每隔週日帶讀四書五經,並帶簡單的康樂活動,培養孩子樂讀習慣,開發兒童潛能;透過與孩子的良好互動,重新認識純真的自我。
(3)國中明德班
利用自己的所學專才,陪伴著活潑可愛的吞世代們,發掘生命中無限的美好,彩繪出屬於自己的一道燦爛彩虹。
3.自我充實---獨樂眾樂
除了身體力行去貢獻社會的各項服務之外,也會不定時的有充實自我的課程內容,提升心靈的高度。
4.讀書會
古書蘊含著做人處事的道理,若能學以致用,將又會是更高層次的體會。本學期將透過研讀禮記,加上討論、心得分享,讀出古書不一樣的氣象。
5.節慶活動
中秋湯圓製作、元宵燈籠、母親節卡製作到了這些節日,從忙碌的生活中,透過活動和學長姐們的互動,靜下來深思這些節日的深層意義,就算隻身過節也能充實而不孤單。
6.心靈成長營
踏青出遊、鐵馬行,親近自然。不定期的率性進修班,與全國各地的大專生一同成長、享受心靈的甘霖。
(以上文章整理自ptt NTU_CDYoungs版)

(七)大方廣社
成立於民國98年,社員人數7人,學術性社團。
社團宗旨與活動:

不詳。
社團課程:
命運的秘密、命運 跳躍的音符、其實妳不懂我的心、穿越多層次時光隧道、如果有來生 妳是否記得我、人類思想藍圖(一)、人類思想藍圖(二)、讓你輕鬆自在的五原動、快樂人生的六修鍊、圓滿生活的八個方式、開發超級金頭腦的妙方、永遠的良友福田、虛幻世界的真實人生、愛因斯坦「統一場」離不開的六大性質

三、 前瞻
整理完各社團創社願景及給社員的期許後,細細思索晨曦社未來之發展方向,此時一個個問題浮現腦海中,晨曦社究竟有何特色?有什麼特質是其他社團所缺乏而我們獨有?有何晨曦識別?任何一位不同背景的同學在此經過三、四年的薰陶後,當他走出晨曦社的大門,是否能讓別人一眼就知道你是晨曦社的同學?這些問題都不容易回答。

不依止特定道場算是特色,任何道場都是我們的資源,可以自由參訪而不受限,但是當我們需要道場的師資、場地等等資源時,也曾因為我們不屬於此間道場而被拒絕。大量學佛的社友算是特色,但是誰知道其知見夠不夠,修持有沒有一定的水準,能否成為同學學習的對象,沒有人知道呀,沒有這個眼睛去分辨呀。

還有什麼特色?

說真的連自己為什麼要學佛都不知道了,如何還要求別人來學佛。未透未澈之前皆似盲人摸象,如果這時還叫別人來摸,怎麼可能摸出個所以然?不過還是得摸啊,摸了才會有機會。

末學認為,學佛最根本的關鍵在於信,雖然本身信不及,信不起自己就是佛,當下已具有佛的功德、智慧及力量,但還是可以帶動別人,使其相信「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均能「發無上正覺之心,住真實慧」,這是目前社團能做的,也只能做到這樣,畢竟眼下沒有任何一個人成功,能夠應機而教、能夠破妄顯示真常、徑路指樂邦。

學佛貴在修心,以及一顆明辨是非的眼睛。晨曦社不敢保證能給同學這樣的眼睛,但是能夠大聲地、有力地告訴大家修心的重要性,以及唯有覺悟,才能逆生死流破繭而出。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一念清淨心即見文殊(更正版)

發表者:朱信洪________(請輸入您的大名,以利辨別討論)

指月錄南嶽石頭希遷禪師章節有一段文章 師問新到。從甚麼處來。曰江西來。師曰。見馬大師否。曰見。師乃指一橛柴曰。馬師何似這個。僧無對。卻回舉似馬祖。祖曰。汝見橛柴大小。曰沒量大。祖曰。汝甚有力。曰何也。祖曰。汝從南嶽負一橛柴來。豈不是有力 看完這段對話石頭意在何處

對於我們來說,一橛柴與馬祖相去何止千里,看到柴只會想到拿來煮飯與燒水.假如是得道的高僧那就會五體投地禮拜,供養,請法.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難道這樣有什麼不對?唯識告訴我們,這是第六意識起的分別作用,不但無法了生死,它正是我們在六道中輪迴不停的原因.

因此有些修行禪學的人,以為禪宗的放下就是放空第六意識 .其實宗門下的功夫,都是從第八阿賴耶識下手.所以放下指的是看破阿賴耶識境界,藉這則公案,我們來看如何看破阿賴耶識.請看愣伽經卷二下 :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常聲者,何事說』?佛告大慧:『為惑亂。以彼惑亂,諸聖亦現而非顛倒。大慧!如春時燄、火輪、垂髮、犍闥婆城、幻、夢、鏡像、世間顛倒,非明智也;然非不現。大慧!彼惑亂者有種種現,非惑亂作無常。

大慧菩薩問佛:世尊說常法[常樂我淨涅槃四德的常]是依何等法?作如是說.佛告大慧:依虛妄法.為什麼 呢?大慧!這個世間的虛妄法,聖人亦現.然而不顛倒.這人世間的一切都好比:陽燄,火輪,海市蜃樓,夢幻,鏡中像.無智的人,生顛倒見.有智者不然,然而並不是他們看不到.

大慧!妄法現時有無量差別,是第八阿賴耶識所現境界.然而不是無常.為什麼呢?離有無故.也就是說我們的正報和依報是過去世的業報所現,因此不能說有或說無.好比一場電影,一場戲或是一場夢.戲結束就沒有了,夢醒來就不見了.因此不能說有或說無.

這裡用惑亂描述我們凡夫的生活情況,就好比楞嚴經,用演若達多自照鏡子發覺頭不見而發狂一樣.這是形容法性就在我們日常生活動用中,但是我們體會不到這股力量,因此被外在境界拉著跑.傅大士說:如色裡膠青,水中鹽味,雖不見其形,但決定是有.

不是不學佛的人惑亂,很多學佛的朋友也惑亂,比如修佛慢,很多人以為是唸某一尊佛的咒語,再加上觀想自己就是那一尊佛.這樣就可以幫眾生消災,祈福,超度.這是個大大的誤解,因為那是你的識心所變,那來佛的功德.寶誌禪師說:若欲作業求佛,佛是生死大兆.

其實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給一切眾生最殊勝的修學環境,連地都是黃金鋪設的,就是佛貪.怕眾生被無明所害,臨終一念乃至十念皆可接引往生,是佛嗔.接引到極樂世界只昇不退,就是佛慢;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就是佛慢.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沒有時空的限制,是佛癡.若能同願同行,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普賢十大願行,洪範三界,周遍十方.

又種種事性,凡夫惑想起愚夫種性。彼非有事、非無事,是名種性義。大慧!即彼惑亂不妄想,諸聖心意意識過習氣自性法,轉變性,是名為如。是故說如離心,我說此句顯示離想,即說離一切想』。

凡夫分別妄法,把阿賴耶識所現境界的種種事物[一橛柴或是人]以為實有.而決定如是,決定不異,因此迷惑而造業而受報.而在三界輪迴無有出期,這就是愚夫種性.其實彼迷惑法,非是實事,非不實事;不是真的存在,也不是不存在,為什麼呢?

大慧!因為聖人觀察彼迷惑法不虛妄分別;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但要如何安住我們的心,降伏我們的心,使其不虛妄分別.佛經上說:諸法從本來,本自寂滅相.我們感覺的紛擾不安,只是業識使然,如鏡中像,如虛空花.所以聖人能轉心意意識身相,而離煩惱習,故名為真如.此名真如法,離心就是離分別法,我重宣說真如法體離分別法,彼真如中無彼虛妄分別法故.

見到真如就是見到法性;也就是說見到十方諸佛的法體,當然就見到了馬祖.

一念清淨心即見文殊

發表者:_朱信洪_______(請輸入您的大名,以利辨別討論)


指月錄南嶽石頭希遷禪師章節有一段文章 師問新到。從甚麼處來。曰江西來。師曰。見馬大師否。曰見。師乃指一橛柴曰。馬師何似這個。僧無對。卻回舉似馬祖。祖曰。汝見橛柴大小。曰沒量大。祖曰。汝甚有力。曰何也。祖曰。汝從南嶽負一橛柴來。豈不是有力 

看完這段對話石頭意在何處


對於我們來說,一橛柴與馬祖相去何止千里,看到柴只會想到拿來煮飯與燒水.假如是得道的高僧那就會五體投地禮拜,供養,請法.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難道這樣有什麼不對?唯識告訴我們,這是第六意識起的分別作用,不但無法了生死,它正是我們在六道中輪迴不停的原因.


因此有些修行禪學的人,以為禪宗的放下就是放空第六意識 .其實宗門下的功夫,都是從第八阿賴耶識下手.所以放下指的是看破阿賴耶識境界,藉這則公案,我們來看如何看破阿賴耶識.請看愣伽經卷二下 :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常聲者,何事說』?佛告大慧:『為惑亂。以彼惑亂,諸聖亦現而非顛倒。大慧!如春時燄、火輪、垂髮、犍闥婆城、幻、夢、鏡像、世間顛倒,非明智也;然非不現。大慧!彼惑亂者有種種現,非惑亂作無常。


大慧菩薩問佛:世尊說常法[常樂我淨涅槃四德的常]是依何等法?作如是說.佛告大慧:依虛妄法.為什麼 呢?大慧!這個世間的虛妄法,聖人亦現.然而不顛倒.這人世間的一切都好比:陽燄,火輪,海市蜃樓,夢幻,鏡中像.無智的人,生顛倒見.有智者不然,然而並不是他們看不到.


大慧!妄法現時有無量差別,是第八阿賴耶識所現境界.然而不是無常.為什麼呢?離有無故.也就是說我們的正報和依報是過去世的業報所現,因此不能說無.


這裡用惑亂描述我們凡夫的生活情況,就好比楞嚴經,用演若達多自照鏡子發覺頭不見而發狂一樣.這是形容法性就在我們日常生活動用中,但是我們體會不到這股力量,因此被外在境界拉著跑.傅大士說:如色裡膠青,水中鹽味,雖不見其形,但決定是有.

不是不學佛的人惑亂,很多學佛的朋友也惑亂,比如修佛慢,很多人以為是唸某一尊佛的咒語,再加上觀想自己就是那一尊佛.這樣就可以幫眾生消災,祈福,超度.這是個大大的誤解,因為那是你的識心所變,那來佛的功德.寶誌禪師說:若欲作業求佛,佛是生死大兆.
其實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給一切眾生最殊勝的修學環境,連地都是黃金鋪設的,就是佛貪.怕眾生被無明所害,臨終一念乃至十念皆可接引往生,是佛嗔.接引到極樂世界只昇不退,就是佛慢;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就是佛慢.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沒有時空的限制,是佛癡.若能同願同行,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普賢十大願行,洪範三界,周遍十方.
又種種事性,凡夫惑想起愚夫種性。彼非有事、非無事,是名種性義。大慧!即彼惑亂不妄想,諸聖心意意識過習氣自性法,轉變性,是名為如。是故說如離心,我說此句顯示離想,即說離一切想』。
凡夫分別妄法,把阿賴耶識所現境界的種種事物[一橛柴或是人]以為實有.而決定如是,決定不異,因此迷惑而造業而受報.而在三界輪迴無有出期,這就是愚夫種性.其實彼迷惑法,非是實事,非不實事;不是真的存在,也不是不存在,為什麼呢?大慧!因為聖人觀察彼迷惑法不虛妄分別;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但要如何安住我們的心,降伏我們的心,使其不虛妄分別.佛經上說:諸法從本來,本自寂滅相.我們感覺的紛擾不安,只是業識使然,如鏡中像,如虛空花.所以聖人能轉心意意識身相,而離煩惱習,故名為真如.此名真如法,離心就是離分別法,我重宣說真如法體離分別法,彼真如中無彼虛妄分別法故.見到真如就是見到法性;也就是說見到十方諸佛的法體,當然就見到了馬祖.
張貼者: 水中天 位於 下午9:28 0 意見
2010年1月15日星期五

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case study

發表者:朱信洪________(請輸入您的大名,以利辨別討論)

南嶽石頭希遷禪師章

師問新到。從甚麼處來。
曰江西來。師曰。見馬大師否。曰見。師乃指一橛柴曰。
馬師何似這個。僧無對。卻回舉似馬祖。祖曰。
汝見橛柴大小。曰沒量大。祖曰。汝甚有力。曰何也。祖曰。
汝從南嶽負一橛柴來。豈不是有力 

請問石頭禪師意旨如何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台大晨曦學社50週年社慶書籤佳句遴選

發表者:林金宏
諸位學長大德您好:
上次的籌備會議有提到要製作一套書籤分送給大眾結緣,我收集了一些法語佳句如附件,由於個人俗務繁忙,收集尚未達100則,因時間己緊迫,所以拋磚引玉,請大家每人出個二三句,即可成就一篇可觀的智慧語錄。
不過我們打算只票選其中10則拿來印製成書籤,故亦請大家選出您最中意的10則佳句。
強烈徵求有美工能力的社友為這套書籤做個版面設計,請當仁不讓趕快跳出來,功德無量。
印製方面是否請 肇璧學長連同特刊一併發包。
林金宏 合十

按此進入遴選
遴選方法:請先填上您的姓名,再選出10則您最喜歡的佳句,然後在相對應的欄位上填寫 "1", 得票最多的句子將印成書籤與大眾結緣,希望取得書籤的人都能獲得心靈的滋潤,愛不釋手。您也可以在佳句內容欄末加入您所知道的好句子和大家分享,並遴選之。

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驪珠獨耀於滄海─晨曦之回顧與前瞻

沈宗瑞撰 2010.3.1

今年逢晨曦五十週年社慶,適巧個人也在服務公職滿三十年後退休,回首前塵,宛若一夢。晨曦於我深有重恩,當時因社友李中旺、連永川同學介紹皈依陳上師,而我也在初機組上結識終身之菩提伴侶。詳細檢點,此因此恩,實乃極深極重。畢業後即入學界服務,回顧一生平淡,實無可述(惟誤人子弟,可罄竹難書),而日課讀誦,雖全歸草草,然幾乎未嘗一日廢斷,想人生起落無常,修行得以持續,實深僥倖僥倖,此全賴佛德加被有以致之。

去年梢,昱力學棣矚我為文以祝社慶,由於過往一向為晨曦邊陲遊民,參與不深,恐無可獻曝之處;惟在學校有年,考校園變遷甚速,若干現象發展,應可研究,蓋佛法不離世間法,亦當於眾生心行中求,若於現況深入,晨曦之前景或亦可思過半矣。近幾年,晨曦門庭寥落至此,實與此客觀環境息息相關,今若試圖振衰起敝,或許尤應鑑此,以策將來。昱力社長懇切篤敬,難能可貴,獨撐大局於將傾,高舉宏圖於前瞻,凡我晨曦學長皆應共襄盛舉,盡力護持,故敢此略申夸夸之言,以答誠意之殷殷。

台灣於一九八七年解嚴,此年為人心改變之分水嶺,校園文化因之亦有極大變化。於此之前,校園相對保守,民間(包括宗教)社團在校園發展組織者,絕無僅有;電腦網路亦不普及,學生僅能透過書籍報章,交流思想;一般校園思想性社團較多,存活較易,反之,育樂性社團則偏少;在社會非多元未開放之下,學生的生活與思考相對單純淳厚。然時至今日,情況全然改觀,揆其大者,有數個現象持續發展:
一、許多佛教道場叢林在校園發展組織,有些學校原先的佛學社團也轉而完全仰賴道場的指導,然世俗化活動比例漸增。
二、許多(非禪或佛教)禪坐或結合佛教觀念社團紛紛成立,率以附加提高學習效果、穩定情緒、增進健康及領導能力等目標作結合。
三、學生對社團的參與度與興趣普遍下降,網路交流取代人際互動;另一方面,學生社團數與異質性亦相對增加,然單一社團成員僅個位數者比比皆是,朝生暮死如蜉蝣者亦所在多有。
四、育樂性社團增加最多,學生已習慣透過影視媒介學習或放鬆身心,漸離閱讀與思索習慣之樂。
五、基本物質取向與需求遠超於過往,對於人生根本問題之思考風氣愈見淡薄,亦即工具理性超過價值理性。
六、過去校園周遭,因避秦火而來台開班授徒非學院式的鴻儒長者已凋零殆盡,而學院中的研究功利取向亦使得傳統學問之傳承精隨難以顯揚。

晨曦過去活動的主要內容就是經典研討及參訪大德。回顧歷史,頗有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遵文殊智、效普賢行之意味。讀經之重要在於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何況更而生信起行。華嚴經云:『欲度眾生令住涅槃,不離無障礙解脫智;無障礙解脫智,不離一切法如實覺;一切法如實覺,不離無行無生行慧光;無行無生行慧光,不離禪善巧決定觀察智;禪善巧決定觀察智,不離善巧多聞。』所以因聞顯心,允為正因。至於參訪,則以各道場具實德之修行者為主,過往如此,未來亦應如此。法華經云:「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治生產業既是,鐘磬梵唄豈可非是。一切法皆是佛法,惟法位次第儼然,曷容混濫,是故參訪當以應機生信起行為尚,然而此又非多訪多參不足為功。因於聞經,善巧開解;是故,以之而起如何之發心、如何之見地,將來必會如何之善知識與如何之法門,此乃理之必然。因之,讀經與參訪,互關互連。

未來晨曦之活動似應仍依此為兩項核心活動,但形式上不妨可求其變化;其他活動盡可多元發展,但仍應求其融貫上述這兩項核心活動為貴。老晨曦目前錙素皆俱,人際普及各界,未來或可於經典導讀或可於參訪對象上多為協助。畢業晨曦濟濟多士,老幹新枝,此傳承之法或可標為典範。然而,聞經參訪有兩原則須守:第一,若要佛法興,出家在家必要相互尊重、相互增益。一切法從恭敬生。在家水準高,出家水準自高,反之亦然。惟在校晨曦目前是以在學在家眾為主,所以未來小晨曦可以保留在家居士角度,與各大叢林接觸,但不必偏於某道場。此自亦可與各道場在校發展之組織,相互交流、借鑑取法。其次,大乘小乘要相互稱嘆,蓋此皆為釋迦一代時教,曷得拆離。指月錄中有禪師謂:「若論佛法,諸惡莫作亦得。」一般多謂,需涵蓋「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才是圓滿。禪師是真徹者,方有此句。此句是大方便句、真究竟句、大圓滿句,直可三頂禮。所以圓人所見無不圓,晨曦人若能以此見地,廣納諸乘之言,方不負釋迦五時八教深心以及歷祖披肝瀝膽之悲願。

未來世界物質熾盛,莫可暫息,人腦復加電腦,人際復含網際,網上加網,一往不返。名利食色,凡人所愛,原無足怪,乃虛擬感官之境,竟亦可廢食忘寢,夢中復夢,實前所未聞;再者,未來世界競爭日強,人之情緒壓力必藉藥物安頓,人不自主之況,可憐可嘆之狀,直不忍多思。此外,人類物質慾望又與學術科技發展息息相關。尤其基礎物理學以及腦科學之發展,本世紀或更有驚人之突破,其於打破人類認知成見或將有劃時代之貢獻。佛教教理層次井然,由可思議漸入不可思議,以論常識導歸離言實相。無論華嚴之小、始、終、頓、圓,或天台之藏、通、別、圓等皆在甄別淺深,歸向一乘。故科學知識之昌明,與佛法應可相互輝映。就真如門而言,實不增不減;就生滅門而言,可謂一得一失。是故,未來晨曦對經論之研討,能多所結合當代科學之發展,應可增加學生理解之深入。蓋古來之經論,曾引儒道思想以闡揚內學,佛學東來之初,復有經歷「格義」之階段;乃今之學子幾乎接受西方之教育內容,若能結合西式內容及思想方式則或更見其交融成效。最近十數年,藏土密教在西方大昌,弘法者以西方思維方式演繹佛教,實深有關聯。

近年得空閱讀《宗鏡錄》,深深嘆服永明延壽禪師之智慧如海,雖多以唯識為論,卻全屬圓頓之言,此錄正宗,可為(節錄)必讀之經論。其書八十餘萬言,禪師提出學佛要題,邀請禪門各宗長老討論,並將解答歸納整理,又復引用大乘經一百二十本,諸祖語錄一百二十本,賢聖集六十本,總共三百本。而舉凡邏輯、人文、史哲、經論等皆同冶於一爐。拜讀此書,世間學問祇如糟粕。五代人才多入佛門,極一時之盛;想今日人才雖遍在各業,惟若能普及佛教於各界,其況等爾。大學時期,為人生反省之最初與最重要階段,佛教之興衰,足可於大學教育(包括社團活動)內容得知,此所以甚多晨曦學長所深望於後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處。

昱力社長曾提一問,望我解答,以補篇幅:「眾生既全是法身,本具如來智慧德相,為何會因為妄想執著而無法明瞭此道理?」此句是釋迦牟尼佛臘八開悟第一句:「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的第二層問。此問可有甚多答法,可全顯佛教宗旨,可全賅大小教門,亦可引為晨曦之大哉問,學與問之間,演之可無窮無盡。蓋以世俗之相,不脫成壞住空之見(包括科學之見),不離生老病死之苦。此問之答,引《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之回答甚為扼要,痛快淋漓:「學道人一念計生死即落魔道。一念起諸見即落外道。見有生趣其滅即落聲聞道。不見有生唯見有滅即落緣覺道。法本不生今亦無滅。不起二見不厭不欣。一切諸法唯是一心。然後乃為佛乘也。凡夫皆逐境生心。心遂欣厭。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若不忘心而但除境。境不可除。秖益紛擾。故萬法唯心。心亦不可得。復何求哉。」所以個人是如何之見,即成就其未來之道路;如何之妄想執著,就決定其三界之浮沉。而宗鏡錄卷二十三也有極好的妙喻:「觀生也如石女之懷兒,觀住也若陽燄之飜浪,觀異也同浮雲之萬變,觀死也猶狂花之謝空。是以深達無生,知皆無我,空生空滅,幻墬幻昇。」此與金剛經末後之六如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可互參照。

前閱宗密圭峰禪師所著之《大方廣圓覺脩多羅了義經略疏》,深喜其序言,有云:「處生死流,驪珠獨耀於滄海;踞涅槃岸,桂輪孤朗於碧天。」本在凡夫之地,故僅得擷前一句,作為本文之題。意為雖在生死之流中,但深信本性決定不失,不但信他(佛)亦且信自;雖煩惱業障滿身,幸得持名(咒)一法,信決可依此仰佛果德,效菩薩之行,猶如驪龍頷下珠而獨耀於滄溟耳。三十年來雖如夢,唯有此事最真實。謹以此文,用祝社慶。